在新疆档案数字化建设中,马彪是一个可圈可点的人物,他专注于档案事业的建设,在档案业务服务领域建立起了完整的产业链,将细节做到极致的理念让他的创业团队走在了全领域档案业务服务的前列。
新疆赛昂新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彪说:“一项产品如果做到极致,就是细节决定成败,因此,我们一定要注重细节。”
上世纪九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1993年大学毕业后,马彪放弃了分配的安稳工作,怀着对新疆的热爱来到乌鲁木齐创业,凭着创业的热情和踏实肯干的拼搏精神,马彪在外贸领域做得风生水起,积累了人生第一笔财富。200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马彪发现了新的创业思路。
马彪说:“当时,我们两个企业有些债务纠纷,两家企业分别在喀什和和田,我委托律师打官司,当我们想调取企业的相关信息和情况时,只能去当地调取,非常不方便。当时我就有了一种想法,为什么所有的企业档案不能像信息数据库一样,进行集中化处理呢,这样不是很方便吗?”
时间就是商机,有想法就立即付诸行动,是马彪的一贯作风。在有了初步想法后,马彪很快注册成立了新疆赛昂新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此时,恰逢新疆日报公开招标,准备将1932年到2003年,共70年间发行的所有报纸进行信息化录入,实现全文检索,马彪抓住机遇,接下了新疆日报的项目,全新的项目让马彪兴奋不已,但随之而来的还有困难和挑战。
马彪说:“当时我们设想得很简单,觉得扫描后通过OCR识别做出来就好,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困难,因为版面重构对我们来说很陌生,扫描的脚本和使用OCR识别出的东西,要贴合到扫描的图片上去,形成双层PDF的版本,这个技术在当时的新疆是一个空白。”
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挑战,马彪没有后退,他一边向内地的高精端企业学习技术,破解项目难题,一边组织团队研发系统。在马彪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新疆日报的项目顺利完成。然而企业很快进入了瓶颈期,由于市场对数字化加工不够重视,马彪的企业连续8个月没有新的业务。
新疆赛昂新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勇涛说:“2006年左右,公司出现了空档期,大家都想为公司分担压力,自发地拿着公司宣传单跟着马总一起跑业务,在八个月内,没有一个员工离开。当时马总给我们的承诺是不会拖欠员工一天工资,这十五年来,他确实做到了。”
马彪说:“当时我们公司有近百名员工,发出八个月的工资压力非常大,我几乎也有了放弃的念头,但当我看到我的员工时,觉得我放弃是不道德的,也是不应该的,我要为我的员工负责。他们激情四射,富有干劲,我不可能放弃他们,哪怕我倾家荡产,也要把公司支撑下去。”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面对事业“寒冬”,马彪选择和团队一起,培训学习,蓄积力量,等待时机,厚积薄发。随着国家对信息化、数字化的重视,乘着科技飞速发展的“春风”,马彪的公司进入了新时期,相继和巴州工商局、自治区工商局、自治区档案局等单位获得合作。
自治区档案馆研究馆员童鹿说:“通过数字化加工后,档案呈现出良好的状态,档案原件得到了保护,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赛昂公司集科研、档案信息化数字化以及加工整理于一体,这个团队运行非常规范,在全疆都有良好的声誉。”
追求完美的马彪,并没有满足现状,他总结技术上的经验,发现档案录入质量不高、验收错误率较高、人工操作效率较低的问题依然存在,于是,他针对问题制定了严格的体系标准,并推行精细化加工、人工智能化等,全面优化系统。同时,马彪也意识到,只有拥有自主产权的系统,才能保障信息的绝对安全。
马彪说:“目前,大家都是通过借助第三方软件整理档案,但从保密的角度来说,肯定有漏洞,因此,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产品和平台。”
近几年,马彪高度重视自主研发,企业先后获得了自治区双软企业、自治区战略性新兴重点企业和重点培育企业、国家档案学会颁发的全国档案数字加工定点企业等多项荣誉,取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信息安全认证体系、职业健康体系认证等多项国际认证 。成就并没有让马彪就此止步,乘着“新时代的东风”,马彪决定扬帆再起航。
新疆赛昂新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彪说:“今年对于我们公司来说,是转型和蜕变的时期,我们要投入建设一个建筑面积达2万9千平方米的综合性档案馆。档案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档案保管存储中心,另一部分是赛昂科技大厦,我们预备在那儿成立一个数字化加工基地。”
来源:乌鲁木齐广电融媒体